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存量規模突破4.1萬億
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存量規模突破4.1萬億
作者: 編輯:本站 發布時間:2012-12-11 09:23:44 點擊數:11177
資金是實體經濟的潤滑劑,而貨幣則是這一潤滑劑的載體。2012年,在宏觀經濟穩增長和穩健貨幣政策背景下,中國債券市場的快速發展既為實體經濟提供了堅強的資金保障,又充分調動起了現有的貨幣存量:一方面,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速一直維持在略低于年初既定目標的水平,極大程度上避免了全球糧食價格上漲引發國內通脹;另一方面,通過企業債券渠道為實體經濟運行提供充裕的流動性,同時又運用市場化手段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轉型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這一過程中,銀行間債券市場再次樹立起一個發展的里程碑:截至2012年11月末,通過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注冊發行的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存量規模突破4.1萬億元,較去年年底增加1.1萬億元,占社會融資總量的8%左右,累計發行量達到8.1萬億元,年度發行量近2.5萬億元;銀行間債券市場整體發行量達7萬億元,占同期GDP的比重超過15%;二級市場交易量超過240萬億元,約為同期GDP的6.8倍。
在貨幣政策保持穩健的背景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展的成就,離不開“自律、創新、服務”的發展理念。一是堅持市場化理念,逐步建立起了以發行人信息披露為核心、投資者風險自擔為基礎、中介機構盡職履責為保障的注冊發行體制,通過市場化手段防控市場風險。二是以創新推動發展,不斷開拓新的產品和交易機制滿足市場需求。三是通過不斷改革優化債務融資工具發行注冊制度,極大地提升注冊工作透明度。
但同時我們還需保持清醒認識,與發達經濟體相比,我國債券市場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依然需要不斷挖潛。
以2011年底的全球數據為例,我國債市存量為33448億美元,在全球范圍內僅低于美國的263331億美元和日本的149525億美元。然而考察相對數量之后我們就會發現,我國債市相對規模在全球所處地位與我國經濟規模并不匹配。以債市存量與GDP之比為例,2011年末美國為174.46%,日本為248.03%、德國為76.19%、法國為127.93%、英國為74.95%,而我國的這個比例僅有45.28%。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國債市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如果按照債券存量的發行主體來分類,我國債市也有巨大的亟待挖掘的潛力。2011年末,美國債券存量中公司企業為發行主體的合計為32613億美元,日本為9441億美元,而我國雖然排在全球第三,但絕對規模僅為6597億美元,為美國的五分之一、日本的三分之二。公司企業發行的未兌付債券與GDP之比,美國為21.61%、日本為15.66%、德國為10.29%、法國為10.64%,而我國僅為8.93%??紤]到德國和法國同樣是銀行主導型的金融體系,我國公司企業債券發行規模也與經濟規模不相匹配,潛力之大可見一斑。
我國債券市場已在市場化理念的指導下取得了跨越式發展,但如果以全球視角來審視這些已有成就,我們會發現絕對量的巨大規模并不能掩蓋相對量與我國經濟地位不相匹配的事實。這就需要我們繼續秉承市場至上的理念,以自律管理債券市場、以創新完善債券市場、以服務發展債券市場,使債券市場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進程中發揮出應有作用。
(據12月11日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