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99无码一区二区,久久热,小柔在公厕被灌满jing液,寡妇被老头添一夜

菜單

一起學條例 | 哪些行為應當受到黨紀責任追究?

作者:廉潔江西    日期:2024年05月13日    點擊數:1255

哪些行為應當受到黨紀責任追究?

依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七條規定,黨組織和黨員違反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違反國家法律法規,違反黨和國家政策,違反社會主義道德,危害黨、國家和人民利益的行為,依照規定應當給予紀律處理或者處分的,都必須受到黨紀責任追究。重點查處黨的十八大以來不收斂、不收手,問題線索反映集中、群眾反映強烈,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的腐敗案件,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問題。

需要指出的是,違紀問題的行為構成要素是“違規”+“有責”兩要素,其中“違規”要素即違紀行為必須是違反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違反國家法律法規、違反黨和國家政策、違反社會主義道德,危害黨、 國家和人民利益的行為。具體包括主體、行為、對象、結果、因果關系等內容。“有責”要素指綜合考慮行為人的主觀認識、責任能力與懲戒效果等各種因素,認定行為人是否應當承擔相應的紀律責任。具體包括責任能力、故意或過失、目的與動機等。通過將違紀構成概括為違規且有責的行為,明確實踐中當黨員的行為同時具備違規、有責兩部分要素,且不具備排除違規和責任的正當事由時,才可認定構成違紀。

比如,對領導干部漏報個人重要事項的行為,是否構成違紀。從行為的違規性看,漏報行為明顯違反《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規定》等規定,符合違紀行為構成中違規要素的要求,但其行為主觀上不是出于故意隱瞞,不符合有責要素的要求,因此一般不能認定為構成違紀。但是依照《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規定》,漏報行為情節較重(比如,少報告房產面積合計50平方米以上,或者少報告股票、基金、投資型保險金額合計30萬元以上,或者少報告經商辦企業投資金額合計30萬元以上等)的,則推定其主觀上系有意隱瞞不報,應認定其行為構成違紀,并應當給予誡勉、 取消考察對象資格、調整職務等處理。

因此,遵循這樣的違紀行為構成要件,通過對兩類要素審查的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準確認定違紀行為的性質。比如,接受公款宴請的行為,僅能證明公款宴請這一違規要素還不夠,還需要查明當事人的主觀認知,即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的宴請是由公款支付。又如,轉移涉案財物的行為,僅能證明相互串通轉移財物、企圖逃避查處這一有責要素還不夠,還需要認定所轉移財物的性質確實屬于贓款贓物(不含作登記上交處理的財物),才能符合違規要素的要求。

認定違紀案件證據應當達到“明確合理可信”的程度,可引申為以下條件:第一,定性量紀的事實都有證據證實,證據應具備關聯性、真實性和合規性,每個相關事實至少有2個以上獨立來源的證據,能夠相互印證;第二,定案證據真實、合規;第三,證據之間不存在無法排除的矛盾;第四,綜合全案證據,所認定事實明確合理可信。需要強調的是,違紀案件中既違紀、又違法的受禮等問題與職務違法的證據標準是一致的,只有那些只違紀但構不成違法的信仰宗教、違規發展黨員等問題適用違紀證據標準;違紀證據標準和職務違法證據標準不存在遞進關系、不存在誰高誰低,關鍵是看問題性質、行為構成和在案證據是否能夠形成相互印證、完整穩定的證據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