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發展集團:“三所”聯動助推“三量”齊升 構筑人才集聚中心和創新高地
作者:謝剛、黃博滔 編輯:黨群工作部 發布時間:2024-11-25 08:33:57 點擊數:978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完善人才自主培養機制,加快建設國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臺。
作為市級重大產業、重大項目投融資服務平臺和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企業,贛州發展集團牢固樹立踐行“人才是第一資源”發展理念,大力推進“人才強企”戰略,盤活“所有”、貫通“所在”,廣納“所用”,聯動做好“存量”“增量”“變量”三篇文章,持續優化人才選、育、引、用全鏈條管理,著力破解人才引進難、留不住、培養慢等制約企業高質量發展難題,全力打造國企、金融人才集聚中心和創新高地。集團人才工作捷報頻傳,斬獲全市年度“優秀組織獎”“優秀人才工作案例”等五個市級獎項,是集團歷年獲獎數量之最,也是市屬國企中獲獎企業之最。
盤活內才激活“所有”,推進“存量”變革
集團立足發展所需,多措并舉,科學精準育才、用才、勵才,盤活人才“存量”,干部人才隊伍質量蝶變升級。
育才助才提升人才隊伍“硬實力”。“量體裁衣”制定“人才強企”實施方案和培養規劃,與和君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針對中層干部、業務骨干、新員工實施分層次、多元化、精準化培養。2024年共開展“金梧桐大講堂”、導師帶徒、專業研討小組等各類培訓活動40余次,參訓參學人員1200余人次。積極出臺政策拓展員工學歷職稱提升通道,目前,集團職工平均年齡36歲,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95%,其中,碩士學歷占比首次突破30%以上,半數員工具備各類職稱,人才隊伍高學歷化、年輕化、專業化特點日益凸顯。
深化改革釋放選才用人“強信號”。持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導向,更廣更深落實“勞動、人事、薪酬”三項制度,健全職級、考核、晉升等干部人事體系,從底數、分數、系數三個方面優化績效獎金分配方式,完善及時獎勵、員工跟投等激勵機制,常態化推行交流輪崗、競爭上崗、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等機制,2024年以來,集團及子公司通過競爭上崗方式新聘任各級管理人員18人,調整和退出管理崗位14人,晉降級和交流輪崗49人,樹立“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鮮明導向。
聯動人才貫通“所在”,加速“變量”突破
集團充分發揮所在平臺優勢筑巢引鳳來,持續優化人才服務暖巢留鳳棲,以人才“關鍵變量”賦能高質量發展。
用好載體實現平臺“聚智”。高標準建設集人才服務與交流、項目和資本對接、共享辦公等功能于一體的人才驛站。2024年舉辦鋰電、光伏、醫藥等各類講座10次,專業培訓20次,吸引“政、產、學、研、用、資”等60余名業內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為贛州產業發展獻策獻力。集團總部經濟區國企、金融人才驛站成功獲評“贛州市2023年度三星級人才驛站”。
真招實舉展現留才“誠意”。召開專題會議為集團員工宣傳解讀“贛州新時代人才政策”,組織60余名員工完成“贛州才服通”人才認定,39名符合條件的人員成功享受個稅補貼、生活補貼、人才住房等各類優惠政策,1名博士成功認定為省級高層次人才,入選市級直接聯系服務專家名單,對于優秀人才,拿出“真金白銀”高套職級待遇。及時回應人才疑惑、解決人才訴求,以平臺吸引人才的同時更以環境打動人才,以服務溫暖人才。
引智招才廣納“所用”,促進“增量”提質
集團堅持廣納賢才,注重融才融智,做大人才“增量”,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廣胸懷做實產才融合文章。
廣開門路打好引才“組合拳”。充實高精專人才力量,近三年以來通過組團引才、公開招聘、校園宣講等多種形式引入各類緊缺人才109人,其中研究生學歷70人,占比65%,研究生人數較2020年近乎翻番,985、211、雙一流院校畢業生占比超三分之二,引才質效顯著提高。組建包括礦產整合、資本運作、企業管理、政策分析等領域共計48人的多元化人才專家庫,形成金融、實業雙輪驅動、產融協同發展的人才布局,有效拓寬人才引流“進賢路”,實現人才量質雙提升。
亮點頻出構建聚才“強磁場”。牽頭設立總規模5億元的贛州市人才創新創業基金,重點吸引、培育和支持優秀人才來贛創新創業。發揮“1+5+N”產業基金資本招商作用,形成產業升級與人才集聚的融合聚變效應,累計投資近80個項目,投資16家上市公司和4家擬上市公司。推動贛州產投集團改組試點,組建贛州發展礦產資源與產業云研究院,積極投身創新實踐,撰寫的論文《礦業項目投資評估模型構建與決策研究》獲得業界專家一致認可,已成功被國內礦業類權威學術期刊《中國礦業》錄用,同時,成功申報獲得贛州市社科重點課題,展現了集團在礦業領域的專業實力。
上一篇:【深化改革 勠力攻堅行動】系列報道——國企改革深... 下一篇:贛州發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曉斌赴江西理工大學開展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