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月網友最想學的十類安全知識(下)
作者:中國應急信息網 編輯:文化宣傳部 發布時間:2019-06-11 16:43:27 點擊數:27164
發生交通事故如何緊急處置
福建省龍巖市公安局永定分局交警大隊三級警督王錦海
1.立即停車。停車后按規定拉緊手制動,切斷電源,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如在夜間還要開示寬燈、尾燈。在高速公路上發生事故時,還須在車后按規定設置危險警示標志。
2.及時報案。撥打122報警,如實報告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肇事車輛及傷亡情況。同時,還應撥打119向消防部門報告、向120急救中心呼救。當事人一定要等到對方明確答復后方可掛機,在警察到來之前不能離開事故現場,并積極通報情況,等候救援。
3.保護現場。保護現場的原始狀態,包括車輛、人員、牲畜和遺留的痕跡、散落物,不隨意挪動位置。有條件應用繩索等設置保護警戒線,防止無關人員、車輛等進入,避免現場遭受破壞并發生次生事故。為搶救傷者,必須移動現場肇事車輛、傷者等,應在其原始位置做好標記,不得故意破壞、偽造現場。
4.搶救傷者。確認傷者的傷情后,能采取緊急搶救措施的,應盡最大努力搶救,包括采取止血、包扎、固定、搬運和心肺復蘇等,并設法將傷者及時送往就近的醫院接受搶救治療。除未受傷或雖有輕傷本人拒絕去醫院診斷外,可攔搭過往車輛或通知急救部門、醫院派救護車前來搶救。
5.防火防爆。在有可能發生大火、爆炸險情時,應關掉車輛引擎,消除可能引起火災的隱患。事故現場禁止吸煙,以防引燃泄漏的燃油。載有危險物品的車輛發生事故時,要及時將危險物品的特性,如是否有毒等情況通知現場救援人員,以便采取防范措施。
家庭燃氣事故防范
北京市燃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安全部經理吳波
在燃氣使用過程中,要注意防泄漏、防中毒、防火災。
1.要自查燃氣氣具是否合規。灶具、熱水器、壁掛爐安全使用年限從出售日起為8年,超期使用會導致燃燒工況差,易損耗燃氣,燃燒不充分會產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使用灶具一定要使用帶熄火保護裝置的灶具。
2.檢查連接燃氣氣具的軟管是否合規。請使用專用燃氣軟管,目前普遍在用的軟管有膠管、金屬波紋管、鋁塑管。膠管因其使用年限短、易老化,建議更換為其他軟管。專用金屬波紋管及鋁塑管可與灶具同壽命,且可防鼠咬,推薦使用。燃氣軟管安裝應注意:膠管不要超過2米;燃氣軟管不要靠近灶面;燃氣軟管不要穿墻體、門窗,不要壓、折燃氣軟管;燃氣軟管與灶具、管道連接處,要使用卡箍固定。
3.要養成良好的用氣習慣。使用燃氣時,要注意開窗通風;要有人照看;使用完灶具后,應將燃氣和燃具開關關閉,長期外出應關閉燃氣閥門;廚房保持整潔衛生,特別是灶具周圍,不要堆放易燃物品;養成日常查漏習慣,重點檢查膠管與灶具及燃氣管道連接處、燃氣表與燃氣管道連接處、各閥門部門,常用方法是涂抹肥皂水,嚴禁使用明火檢查;當需要改動燃氣設施時,一定要找有資質的燃氣供應單位實施拆、改、遷、裝作業;有燃氣設施的房間內,嚴禁住人。
4.當聞到有類似臭雞蛋、油漆等刺鼻氣味,懷疑發生燃氣泄漏時,一定不要驚慌,要迅速關閉燃氣閥門;打開門窗,讓泄漏的氣體散發到室外;迅速撤離至戶外安全地方撥打燃氣搶修電話,通知供氣單位派專業人員處理。在此過程中,嚴禁開關任何電器,嚴禁一切火源,嚴禁穿脫衣物。如發現鄰居家燃氣泄漏,請勿使用門鈴,應敲門通知鄰居。
危險化學品企業與居民區的安全距離如何規定
國家能源集團安全環保監察部化工處處長李榮軍
化工企業安全距離通常是指化工企業安全防火間距和衛生防護間距。
一、安全防火間距主要是指化工企業與相鄰企業、設施的防火安全距離。
1.化工企業與相鄰企業、設施還包括居民社區、鐵路等。
2.安全防火間距通常執行國家相關行業規范,如《石油化工安全防火規范》。
3.石油化工企業與相鄰工廠或設施的防火間距,在不同條件下通常在20米至150米之間。
二、衛生防護間距是指企業與周邊敏感場所、設施、區域的衛生防護距離限值。
1.敏感場所、設施、區域主要包括下述范圍:居住區以及商業中心、公園等人員密集場所;學校、醫院、影劇院、體育場(館)等公共場所;飲用水源、水廠以及水源保護區;車站、碼頭(依法經許可從事危險化學品裝卸作業的除外)、機場以及通信干線、通信樞紐、鐵路線路、道路交通干線、水路交通干線、地鐵風亭以及地鐵站出入口;基本農田保護區、基本草原、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區、畜禽規模化養殖場(養殖小區)、漁業水域以及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生產基地;河流、湖泊、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軍事禁區、軍事管理區;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場所、設施、區域。
2.衛生防護間距通常執行國家行業標準,如《石油加工衛生防護距離》(GB8195-2011)等。
3.化工企業衛生防護間距。根據不同的環境條件,化工企業衛生防護間距通常在200米至1200米之間。
地震逃生知識
北京市地震局高級工程師張英就地震應急避險來說,逃生有方法、知識無定論,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應急避險方法。公眾應根據當地的地震背景、建筑(構)物的抗震能力、疏散通道及室外環境安全情況等因素綜合考慮,因時、因地、因人制宜,選擇合適的避險方法。主流地震科普觀點認為,地震應急避險應分為兩個步驟:震時就近避險和震后快速疏散,而不是一跑了之。
2017年,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中小學校地震避險指南》指出,震時避險的方法按照建筑物性能劃分:當建筑物抗震性能強時,震時一律引導就近躲藏(伏地、掩護、抓住);當建筑物抗震性能一般及以下時,能快速疏散的人員,震時引導迅速撤離到室外安全地方,在短時間難以撤離的人員仍然引導就近躲藏。震后疏散的目的是防止余震引起房屋倒塌造成傷害,該標準根據“有序、安全、快速”的原則,對震后疏散的方法和要求進行了具體規定。
科普宣傳教育有所“能”,也有所“不能”。但“房子結實”與否,減災教育所營造的安全文化都十分重要,我們需要不斷地從災害中吸取教訓。就平時準備來講,應該開展風險分析、隱患排查,在此基礎上編制應急預案,做好應急演練;同時,還可以通過動手準備一個應急包、繪制一張防災地圖等形式來落實應急預案,真正做到未雨綢繆、有備無患。
電梯被困如何自救
四川省樂山應急管理學會高級工程師榕嘉
電梯是國家強檢的特種設備,負責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的部門對特種設備的安全實施全程監督管理。所以,電梯不可能出現無人監管運行。
從設計原理上說,電梯有一個與轎廂重量大致相當的配重系統,以保證電梯的曳引傳動。此外,電梯鋼絲繩至少有三根,最多可達八根,安全系數超過十倍以上。就算在完全失去正常維護的情況下,充其量就是其中的一根斷裂,不可能發生全部鋼絲繩都斷的情況。因為,只要電梯運行超過正常速度的15%,安全鉗就會被拉動、轎廂就會被卡死在軌道上。
電梯實際運行樓層和顯示的樓層之間,存在一個差值,這是為了乘客習慣的勻速運動而設計的。當電梯因各種故障突然停止運行后,顯示屏則會切換成實際樓層的數字。這樣,乘客有可能看到的是從19樓墜落到16樓。這就是所謂“電梯急墜”的原因。實際上電梯是正常剎車,它本來就在16樓,并未發生滑落。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因為電氣故障、系統偵測到之后,自動運行到1樓的安全復位。
總之,電梯被困,你需要做的就是通過報警按鈕和對講系統呼救,然后冷靜等待維保人員將故障解除后安全離開電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