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我國經濟仍處合理區間 繼續深化金改
央行:我國經濟仍處合理區間 繼續深化金改
作者: 編輯:本站 發布時間:2014-04-04 16:45:13 點擊數:11164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仍處在合理區間,金融運行總體平穩,物價基本穩定。”
這是近日召開的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4年第一季度例會作出的判斷。與此同時,上述例會也強調,所面臨的形勢依然錯綜復雜,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并存。
下一階段的政策選擇,央行仍然強調,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適度流動性,實現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經濟處在合理區間
對于當前國內經濟形勢的判斷,央行定調認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仍處在合理區間,金融運行總體平穩,物價基本穩定,但所面臨的形勢依然錯綜復雜,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并存。
今年前2個月的宏觀經濟統計數據顯示,“三駕馬車”呈現一定程度的失速:投資方面,1~2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9%,增速比上年全年低1.7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3.3個百分點,創下近6年來的新低。
盡管2013年消費增長不斷加快,但這一勢頭并未延續到今年。今年1~2月份,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長11.8%,創下2009年2月以來新低;實際增長10.8%,增速比去年全年低1.4個百分點,但比上年同期高0.4個百分點。
進出口方面,2014年1~2月份,我國出口下降1.6%,增速大大低于上年全年的7.9%;進口增長10%,增速高于上年全年的7.3%;實現貿易順差89億美元,大大低于上年同期的439億美元。
這些數據出來之后,經濟學家普遍認為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加大。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就預計,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可能降至7.3%。
本周公布的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3月小幅上揚至50.3%,而2月數值是50.2%。盡管有所上揚,但分析人士仍認為,3月PMI為50.3%,受季節性因素帶動比上月回升0.1個百分點,但環比較1~2月均值下滑0.1個百分點,為2005年以來同期最差,表明當前經濟增長形勢仍然不容樂觀。
從央行的角度來看,則認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仍處在合理區間。與此同時,央行還認為:“國際經濟形勢出現分化,美歐等發達經濟體積極跡象增多,部分新興經濟體增速持續放緩。”
對于下一季度貨幣政策,央行稱,將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經濟金融最新動向和國際資本流動的變化,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適度流動性,實現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改善和優化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表示,在貨幣層面,預計人民銀行將維持中性的貨幣信貸政策,但可能做些微調,以支持穩增長措施。
“預計2014年新增貸款9.8萬億和18.5萬億社會融資總規模,政策利率將保持不變。”朱海斌還稱,不認為央行近期會調低存款準備金率作為一種穩增長的措施,當然也不能完全排除這種可能性——如果資本反向流動,央行可能覺得有必要調整準備金率來沖銷其影響。
金融改革不停步
在解讀下一階段貨幣政策的同時,央行還稱,要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運行效率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央行稱,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進入3月份后,金融改革的速度大大超過此前市場預期。
“兩會”期間,央行行長周小川就表示,存款利率放開是利率市場化的最后一步。“存款利率放開肯定是在計劃之中。我個人認為,是很可能在最近一兩年就能夠實現。”
此前的2013年11月中旬,周小川曾發文稱:中期,全面實現利率市場化,健全市場化利率宏觀調控機制。對于中期的概念,市場普遍預期至少要兩到三年,甚至是三到五年,但周小川昨日的表態,意味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速度快于市場預期。
3月15日,央行還公告稱,自3月17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1%擴大至2%,即每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的交易價可在當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上下2%的幅度內浮動。
這一政策的出臺被認為是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的重要一步。這是自2012年由0.5%擴大至1%之后,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的再次擴大。1994年人民幣匯率浮動幅度是0.3%,2007年擴大至0.5%,2012年擴大至1%,截至上周這一浮動幅度已經過了2年左右的時間。
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增強匯率彈性,促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有升有降、波動運行的格局,是在我國經濟增速放緩、國際收支順差減少等宏觀經濟條件變化下的順勢之舉。
(據4月4日第一財經日報)